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给竹蝗灾害开“绿色处方”——资阳区林业局生态治蝗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04 09:01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卢静 浏览量: 【字体:

  近日,资阳区新桥河镇杨林坳村杨林坳水库旁,一架农用无人机在竹林上空盘旋,喷洒药雾。当天,市、区两级林业专家与飞防操作人员对前期竹林竹蝗生物防治的效果进行验收评估,并开展最后一次查漏补缺作业。

市、区两级林业专家和技术员在治蝗现场探讨印楝素的功效

  “我们今年首次使用印楝素这种生物制杀虫剂进行防治,它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等优点,而且不会产生抗药性。”资阳区林业局森防站负责人彭亚星介绍,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这种生物制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小。

  在现场,技术人员将印楝素杀虫剂与水按比例混合后,溶液迅速乳化,没有任何刺激性气味。飞防操作人员仔细检查无人机的喷洒系统和药箱,确保机械设备设施完好,药剂能够均匀喷洒到竹林各处。

  新桥河镇是资阳区林地主要分布区域,其中杨林坳村与桃江县、汉寿县接壤,拥有竹林面积约7000亩。竹子是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村里有一家竹篾加工厂,还有百余户村民世代以编制竹篮等日用品为生。

  然而近年来,新桥河镇饱受竹蝗灾害困扰,尤其是去年,杨林坳村的灾情尤为严重。“竹蝗暴发时,成片的竹林被啃食,严重影响村民的生计。”村党总支书记田跃群介绍,“由于村民老龄化严重,加上竹林区域地广人稀,群防群治的难度很大。”

  去年,镇、村两级向区林业局反映情况,林业部门迅速行动,调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利用无人机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杀,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为了确保防治效果,同时避免影响周边县市的竹产业,资阳区林业局提前谋划防治方案,认为传统化学药剂灭杀效果不错,但竹蝗死亡后残留的药剂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杨林坳水库还是周边三个村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源,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生物防治虽然见效周期较长,但生态安全性更高。于是,6月中旬防治工作启动后,市、区两级林业局决定在灾情相对可控的情况下,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手段。

  “飞防团队前期筛选了4种新型生物药剂,经过成分分析、药效比对和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使用印楝素。”彭亚星说,印楝素是从印楝树果实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通过抑制竹蝗的脱皮激素分泌、干扰其取食行为,使其逐渐拒食,同时抑制成虫产卵,从而达到长效防控的目的。这种防治方式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更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

  为了科学评估防治效果,资阳区还专门选取了两片竹林进行对比试验,技术人员定期对两片竹林的虫口密度、受害程度、药剂残留等指标进行监测对比。

  就目前情况来看,生物防治效果明显。当前正值竹蝗产卵关键期,但试验区内的成虫数量和产卵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减少。

  “下阶段,我们将总结经验,在全市竹林重点区域试验推广这项技术。”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曾毅辉说,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的森防方针,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截至目前,全市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率已稳定保持在95%以上,其中生物防治占比逐年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