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工厂育秧,大大提升了育秧速度和粮食产量,使农业生产不再“看天吃饭”。但育秧大棚每年有效利用期只有4个月,其余8个月时间基本上都是闲置。为提高育秧大棚的综合利用率,益阳多地积极探索代育、种植等多种经营形式,开展油菜、蔬菜等作物生产,增加农业主体收入。
走进益阳南方智能育秧(苗)中心,育秧后的大棚已经改用育苗。眼下,工人正在进行秋延辣椒的播种育苗,采用的这种气息式蔬菜播种机,全流程机械化,能精准将种子播种到每一个空穴,精准度高达99%以上。而机器播种,只需3个人操作,每小时能完成300盘的育苗,工作效率是过去人工播种的7倍,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育成苗的存活率。
大棚内还配备有移动式苗床、降温水帘、自动喷灌等设施,这些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为幼苗生长提供所需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等,辣椒出苗率高、品质好,一个棚育一季辣椒苗可出苗20万株,按批发价5毛一株出售,亩均收益达到2.5万元。
益阳南方智能育秧(苗)中心负责人 龚缓玲:“以我们这个育苗大棚为例,我们这个育苗大棚的面积是4亩,然后我们每年的话,在这个空闲的8个月,我们有4批次的(作物)育苗。然后这4批次,每一批的亩产达到8万,所以我们这个年产值的话能达到32万。当初我们这个大棚的投入是30万的样子,所以我们一年能够回本,通过这个综合利用,如果我们没有更好地综合利用这个大棚,我们可能要5到6年才能回本。”
目前,基地共有11个育秧大棚,在育秧后,其中1个大棚专门用于育苗,一部分通过“订单式”进行销售,另一部分满足自身基地的种植需求;其余10个大棚根据不同季节,分批种植辣椒、棉花、西红柿、冬季蔬菜等作物,实现“一棚多用、农棚农用”,有效延长了集中育秧设施的使用时间,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