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防汛科普 | 汛期来临,谨防急性血吸虫病
发布时间:2024-06-29 13:15 信息来源:区卫健局 作者:周芳书 浏览量: 【字体:

  近日随着不断上涨的水位,潜伏在江河之中的血吸虫有了可乘之机。防汛抗洪期间,防汛干部和市民接触疫水的几率大大增加,在此小编提示,请大家一定要做好血吸虫病预防工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血吸虫病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资阳区血吸虫病流行概况

  资阳区地处湘中偏北,为血吸虫病湖沼型流行区,全区现有血吸虫病流行乡镇、街道共5个(茈湖口、张家塞、沙头镇、长春镇和长春经济开发区),涉及44个自然村,2019年均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自2011年至今,全区连续1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2019年至今,全区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寄生虫病,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血吸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的粪便是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来源,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哺乳动物由粪便排出血吸虫卵,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并侵入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从钉螺体内释放出血吸虫尾蚴进入水体,遇人或哺乳动物接触水时即主动钻入皮肤(最快只需10秒),从而感染人或哺乳动物。血吸虫终生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内,成虫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随血流入肝脏,造成肝损害,另一部分由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血吸虫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每个人都是血吸虫病的易感人群,无论男女老幼、职业、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什么季节易感染血吸虫?

  气温较高的4至10月份最容易感染。春季气候温暖,雨水多,人们生产、游玩、垂钓等下水频繁,感染机会也多。夏季气温高,下水游泳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体表暴露的面积大,增加感染机会,急性血吸虫病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

  血吸虫病的感染方式与途径?

  血吸虫病的感染方式及途径取决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在易感环境从事割运湖草、捕鱼捉虾、有螺草洲活动、流行区钓鱼、游泳等生产活动均可引起感染;另外,抗洪抢险时由于人体接触疫水的面积大、次数多、时间长,也易引起感染。

  感染血吸虫后有什么症状?

  感染血吸虫后1小时至2天内,接触疫水部位皮肤可出现刺痛样感觉,继而出现丘疹和瘙痒。反复感染者常奇痒难忍,有时出现风疹块。丘疹和瘙痒持续1—5天后可自行消退。感染血吸虫1—5天可有咳嗽(易误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感染1个月后可出现发热、肝区压痛、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等急性血吸虫病症状(最早2周可出现急性症状)。晚期血吸虫病可有肝脾肿大、腹水、呼吸困难、上消化道出血、下肢水肿、腹痛、腹泻、便秘等,重流行区可见血吸虫病侏儒。妇女感染血吸虫后可发生不育、孕妇可发生流产等。

  血吸虫病可以治愈吗?

  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血吸虫病是可以治愈的。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否能治愈跟患者的感染程度、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有没有并发症、有没有异位损害以及治疗是否及时、彻底,有很大的关系。急性病人经及时的治疗,大多是可以治愈的。慢性病人早期接受正规的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人的症状能够消失,并可以长期保持健康状态,但应避免重复感染。但晚期病人虽经抗病原治疗,但肝硬化难以恢复,预后较差。

血吸虫病如何预防?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控制传染源:血吸虫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针对血吸虫流行区域进行普查以及同步治疗,并且还需要做好消毒,能够达到控制传染源传播的效果。

  切断传播途径:消灭钉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可采取改变钉螺滋生环境的物理灭螺法如土埋法等,同时可采用氯硝柳胺等药物杀灭钉螺,粪便需经无害处理后方可使用,保护水资源,改善用水。

  保护易感人群:如果个人身体抵抗力以及免疫力比较虚弱,禁止在疫水中游泳或者是玩耍,并且接触疫水时需穿防护衣裤和使用预防制剂,需要对自身的衣服消毒,同时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能够加快身体新陈代谢的速度,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控制感染疾病。

  除了以上论述的措施以外,同时还包括口服药物等,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预防身体感染血吸虫。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不接触疫水是最有效防止感染血吸虫的方法。在流行区域不要轻易下水,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进行游泳、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活动,一定不能喝生水。

  2.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防蚴灵、防蚴霜),穿长筒胶靴、尼龙防护裤,戴乳胶手套等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疫水。

  3.应做到不随地大小便、不施用新鲜粪便,严禁在有螺草洲放牧。

  4.主动学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赴血吸虫病流行区工作、学习、旅游等需提前了解前往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做好防护药品、用具等准备工作。

  5.如见血防警示牌则应避免进入高危区,如遇血防人员劝导则应服从配合。

  6.积极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积极配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查病和治病工作,以及对家畜的查病和治疗工作。

  7.当怀疑自己感染了血吸虫时,立即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和早期治疗。

温馨提示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预防感染血吸虫

从良好行为习惯做起……

疑似感染血吸虫

请及时检查、就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