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防汛科普 | 江河洪水常见险情及抢护方法
发布时间:2024-06-27 21:31 信息来源:望城应急管理 作者:周芳书 浏览量: 【字体:


  我区现正处于主汛期,降雨较多、江河水位较高,堤防在长时间高水位作用下,易发生险情,较为常见的有漫溢、散浸、脱坡、管涌、崩岸、裂缝等。今天就由小编给大家普及常见险情和抢护基本知识吧!

(一)漫溢 

  险情介绍:堤防防洪标准过低,或遇超标准洪水,江河中水位猛涨并超过堤顶高程,导致洪水漫顶,极易引起溃堤溃坝。

  抢护方法:抢筑子堤。及时清除堤顶杂物,在临水侧堤肩0.5~1.0m处全段提前抢筑土袋子堤。土袋抢筑要逐层向内收缩、上下错开、相互搭接、用脚踩紧。子堤临水面侧需铺设彩条布防渗。

图一:漫溢险情

(二)散浸 

  险情介绍:高水位情况下,水经堤身迎水坡向背水坡渗透,渗透部位呈湿润状态,时间长了,土体饱和软化,水从背水坡的坡面或坡脚附近渗出,如不及时处理,将会产生脱坡,漏洞等险情。

  抢护方法:在背水面开挖导渗沟导渗。当出现明显散浸或渗水现象时,必须开挖导渗沟,沟内铺反滤料。导渗沟一般开挖成Y字型,视情况间距5~8m,沟深0.3~1.0m,宽0.3~0.8m,导渗沟末端须与堤脚排水沟连通;反滤料分层依次填筑粗砂、小碎石、卵石,每层厚度大于15cm。

图二:散浸险情

(三)脱坡

  险情介绍:脱坡是堤坝边坡失稳下滑。脱坡分圆弧滑动和局部挫落两种,前者滑裂面较深,滑动体较大,后者滑动范围较小,滑裂面较浅,脱坡严重者可导致堤坝决口。

  抢护方法:滤水土撑。先在筑土撑部位,将脱坡松土削成斜坡后挖沟,并在沟内放置滤水材料;接着将导渗沟覆盖保护(如铺两层草袋等);然后按土方施工要求填筑土撑,若坝基松软,土撑坡脚要垒石或用沙袋固脚,保持沟内渗水通道畅通。土撑宽度一般为3-5m,坡比约1:5,土撑顶部高程可取洪水位以下1m,土撑间距8-10m。

  当坝身单薄、坡度陡时,可在脱坡范围内全面修筑滤水压浸台。长度要超出脱坡两端10m以上。

图三:脱坡险情

(四)管涌 

  险情介绍:土体在渗透力作用下,有些细颗粒被渗流冲刷带至出口流失,久而久之,便会贯穿成连续通道形成管涌。一般发生在背水坡脚附近或较远的潭坑、池塘、水田中。

  抢护方法:筑反滤围井。先对险区范围内进行表面清理,再用土袋垒砌围井,然后在井内分层抢铺粗沙、小石子和大石子,每层厚度约20-30cm。围井范围及高度以能围住翻沙涌水出口和出水不挟带泥沙从井口冒出为度。按涌水口数量多少、分布范围,可采用单独或多个围井,也可连片围成较大的围井,在围井上部应埋设排水管以便围井内渗水顺利排出。切忌在坝身背水坡附近抢护时使用不透水的材料施工,以免截断排水通道。

   此外,也可采用反滤压盖、减压围井、减压堤抢护。

图四:管涌险情

(五)崩岸 

  险情介绍:河道凹岸一侧因受到急流冲刷,淘空堤脚或岸坡脚,导致水下坡度变陡,造成崩岸险情。

    抢护方法:先清理崩岸处,再抛投土袋、块石等防冲物。水深流急处可抛投石笼,必要时借助抛石船抛投。

图五:崩岸险情

(六)裂缝 

  险情介绍:堤顶或堤坡发生裂缝,裂缝走向与堤线大体垂直的称为横向裂缝;与堤线大体平行或呈弧形的,称为纵向裂缝。

  抢护方法:横墙隔断法。适用于横向裂缝。先沿裂缝方向开挖沟槽,再沿与裂缝垂直方向开挖沟槽(间距3~5m),沟槽内粘土分层回填并夯实。如裂缝已与外水相通,开挖沟槽前,须在临水面抛填粘土截流处理。

  封堵缝口法。适用于宽度小于1cm、深度小于1m,不会发展的纵向裂缝。先用干而细的沙壤土灌入缝口,并用木条捣实,再沿裂缝作宽5~10cm、高3~5m的小土埂压住缝口,以防雨水浸入。

图六:裂缝险情

  以上就是江河洪水常见险情及抢护基本方法。望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此温馨提示广大市民朋友: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暴雨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和避险准备,如遇上述险情及时报告属地社区(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