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姐,又去菜土里择菜了呀,这白菜蛮新鲜的咧。”人民路社区居民孙阿姨向骑着单车路过食为天巷的刘顺香打招呼,“是呀,这菜是要送到爱心食堂给老人们吃的。”刘顺香回头答应:“我先过去洗菜啦。”说完继续往爱心食堂骑去。
爱心食堂的志愿者每天不到10点就开始忙碌,67岁的刘顺香是他们中的一员。志愿者们各司其职,择菜、洗菜、备菜、煮饭、炒菜……一顿给六十多位老年人的健康午餐一个多小时就顺利上桌了。刘顺香负责的是煮饭,还帮忙洗菜和切菜,对待自己的工作她一丝不苟,煮饭时十分注意水分和时间,来食堂吃饭的老人都夸她煮的饭不软不硬,特别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她不仅完成了分配的任务,还用心为社区老年人制作卜豆角、卜辣椒、调味辣酱、酸蒿头等特色小吃,研究适合老年人食用的菜谱,促进他们的食欲,食堂里来用餐的老人都赞不绝口。
刘顺香是人民路社区食品公司家属区的居民,退休后总惦记着做些什么发挥自己的作用。她经常主动打扫庭院卫生,收拾院子里的杂草,清理楼道里的牛皮癣,为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贡献自己的力量。2022年3月,她得知社区为“爱心食堂”开辟了菜园,由社区服务先锋小区党支部打理,就加入了“爱心菜地”的志愿者团队,每天早上六点多和服务先锋党支部的党员和志愿者一起去菜地劳作,一个夏天过去,她的皮肤晒得黑黝黝的,她总是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晒晒更健康,能够给“爱心食堂“种出不打农药的绿色蔬菜,心里就觉得值得。”后来,她又报名成为“爱心食堂”的志愿者,每天为社区老人煮饭直到现在。今年夏天,社区打造了“爱心可回收屋”,她主动管理五交化睦邻点的回收屋,收集矿泉水瓶子、废纸箱等,卖的钱全部都捐给了爱心食堂。人民路社区党委书记鲁琼看到刘顺香为社区、为老年人做的点点滴滴,在人民路社区“星级党员”评比活动中,向党员们介绍她的事迹,号召党员们向她学习,并为她颁发了“身边好人”的奖项。
有人奉献,也有人感恩,为了感激社区和每日辛苦做饭的志愿者,在“爱心食堂”吃饭的老人们送来了感谢的锦旗。他们都是社区80岁以上的长者,在“爱心食堂”已经免费用餐两年多了。作为志愿者中的一员,刘顺香与有荣焉,她说:“我们还算年轻,所以趁现在多帮帮别人,等到岁数更大的时候,相信也会有人把这份关怀送给我们。”
在“爱心食堂”像刘顺香一样的“低龄老人”志愿者还有十余名,放眼在整个社区还有更多,他们由熟悉社区的退休老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和老人聊天,帮忙买米、买药、送饭,上门打扫卫生,陪老人去医院看病……他们从身体健康、日常生活、精神需求上给予高龄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在社区党委的组织和引导下,低龄老人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服务高龄老人,已经渐渐成为人民路社区助老服务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