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面推进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以来,石码头社区结合实际,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代表带头、居民自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发动居民代表主动作为,从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做起,以“家门口”的服务体系,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最畅一公里”。
党建引领把好“一道关口”。选好居民代表是社区打好底层架构、提升组织覆盖力的一招“先手棋”。“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让擅长的人干擅长的事。”社区书记黄丽介绍道,社区选定居民代表的基础标准是素质高、威望高且热心公益和社区治理,这些人本身就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其日后开展工作做好了铺垫。最终,党委以社区为主体,统筹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自治力量,选定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居民代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合力攻坚的社区治理落实体系。
党建引领推动“双方见面”。“希望组织可以多关注独居老人的晚年生活。”“小区电信诈骗时有发生,要多多宣传防止大家上当受骗。”通过居民代表与群众面对面接待,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以一站式、上门式等方式,提升居民代表服务能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能解决的问题就在会上解决,麻烦的问题齐心解决,问题的‘雪球’就不会越滚越大”。
党建引领落实“三项常态”。在推进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全覆盖的同时,社区高度重视服务质效,以“三个常态化”发挥好代表“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安全防护员、文明示范员、民主议事员”等作用。走访居民常态化。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群众路线,实现代表与群众“零距离”“零时差”沟通。
“赵姐,你来评评理,我家楼上一到晚上就不停地拖着凳子响……”“赵姐,楼道乱堆乱放的现象太严重了……”大家可以看到民情联络员赵进出现在调解邻里矛盾的现场、也可以在线上和赵姐反映问题。在线上通过微信群与群众保持经常性互动和紧密联系,在线下将矛盾化解在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说话有地方、诉求有回应、有事能解决。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原则,采取“日常接待走访”形式,诠释为民服务情怀。
学习宣传常态化。充分利用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作用,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等政策宣传在群众中“入脑入心”。“党的二十大将给我们带来什么?”“老百姓能够得到哪些实惠?”……居民代表龚倩同志站在群众角度,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把“你讲我听”的简单灌输,变为“你讲我问”的双向互动,让大家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得惠多少、向谁感恩”。“原来党的大政方针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近!”听完宣讲后,大家纷纷感叹。
民有所呼、我必应之,民有所盼、我必行之。下一步,石码头社区将继续把好一道关口、推进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让居民代表的作用真正实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