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益阳市资阳区应急管理局机关支部全体党员赴郴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前往沙洲村,重温“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参观湘南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参观屈将室,感怀张学良将军“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满腔爱国情怀却难展宏图的抑郁之情。
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发源地——汝城县沙洲村,在汝城县沙洲村,参观“半条被子”陈列馆,感悟共产党人为民初心。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82年前发生在湖南汝城县的“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体现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作为新时代应急人,再次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既是不忘红色历史,也是汲取奋进动力。我们将传承“半条棉被”精神,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担负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树立为民保安的公德,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做到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切实当好“吹哨人”“逆行者”“守夜人”。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湘南起义纪念馆, 跟随讲解员,感受了一段并非特别熟知的革命历史。1928年1月,南昌起义军主力失败后,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共同组织发动了湘南起义。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革命风暴波及湘南粤北20余县,120万民众参加。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中,走出了26位开国将帅。正如湘南起义的亲历者萧克上将所言:“湘南起义为我党和毛泽东同志科学地总结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光辉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
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许多先辈牺牲时才二十多岁。瞻仰烈士纪念碑,碑廊里记录着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录,碑廊前的对联让大家感慨万千:“人民亿万仰忠贞,后辈当操前辈节。七千英烈存姓字,无名更比有名多。”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辈应倍加珍惜,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踔厉奋发,立足本职岗位,为应急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屈将室, “屈将室”是当年蒋介石囚禁张学良将军的地方。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软禁张学良将军,因故多次变更软禁地点,苏仙岭即其中之一。苏仙岭成为旅游风景区后,当年张学良将军居住的房屋被命名为屈将室,供游人参观。张学良于1938年春被秘密从江西萍乡转移至此,两个月后于同年夏季转移至沅陵凤凰寺。
在这里,张学良将军壮志难酬,有家难归, 有国难报,挥笔在墙上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几个大字。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了少帅满腔爱国情怀却难展宏图的抑郁之情。曾经住过的这间厢房窗前的桂花树上,留下了因将军忧愤难泄而拔枪怒射所形成的累累弹痕。
岁月无痕,当年“屈将室”的硝烟早已弥散,张学良将军也于2001年仙游异乡,但人们不会忘记那段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历史,不会忘记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要团结、要抗战、要还我河山的吼声,不会忘记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张学良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