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优秀!全省仅2个,资阳区这项工作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推介!
发布时间:2022-09-30 10:56 信息来源:区经管站 作者:曹潮 浏览量: 【字体:

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引导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探索创新中蓬勃发展,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近期农业农村部在组织各地推荐的基础上,择优遴选确定了新一批6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资阳区十代全程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上榜,湖南省仅2家。

益阳市资阳区十代全程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20年6月,注册资金500万元,由七个农机合作社组成。总部位于资阳区新桥河镇廖河村,拥有各类大型农业机械247台(套),仓库50000平方米,农机手及修理人员28名,其中5人获得农机维修工资格证,3人获得职业资格证。

为更好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解决好“谁来种田、怎样种田”这一课题,联合社以促进粮食生产为目标,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抓手,坚持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全面推广从一粒种子到大米“十代服务”(代购种育秧、代翻耕、代抛插、代测土施肥、代统防统治、代收割、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引领农户发展双季稻生产,有力促推三生共赢、三产融合。

一、坚持示范引领,强化产前服务

(一)“代购种育秧”化解育秧技术难题。通过联合社代购种和集中育秧,不用农户自己管理,在技术操作上实行统一整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浸种催芽、统一播种盖膜、统一秧田管理,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有利于种子消毒、催芽、施肥、打药等关键技术的全面落实,解决了农户分散育秧技术难到位的问题,促进了育秧水平整体提升。同时,通过集中育秧,每亩秧田可节约用工1—2个,节省成本150—300元,每亩大田可节省育秧成本15—20元,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散户育秧成本较大等问题。全区代购种育秧面积8500亩,为农民节省成本17万元。

(二)“代机耕机插”释放农户劳动能力。一般散户种植面积小,无须购买大型农机设备;一些种植大户因资金或农机驾驶技术等原因,难以购齐所有农机设备。联合社通过抱团取暖,以机耕服务低于市场价15元/亩,机抛机插服务低于市场价20元/亩等优惠措施,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帮助解决翻耕、抛插等难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双季稻生产。同时,联合社统一管理减少了用工投入,有效释放了农户的劳动力,使他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全区代耕插面积7.8万亩,为农民节省成本138万元。

(三)“代测土施肥”推动化肥减量增效。联合社与农业部门联系密切,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运用测土配方专家系统,在测土配肥的基础上科学施肥,促进作物养分吸收,避免盲目施肥,减少资源浪费,在降低农户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科学施肥还可帮助土壤综合肥力逐步提高,每亩大田节约成本9元,增加产量5%,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全区代测土施肥面积18万亩,为农民节省成本162万元。

二、坚持优质高效,强化产中服务

(一)“代防治”保障优质高产。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当前发展粮食生产的瓶颈之一,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联合社准确测报病虫发生情况,科学用药,采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残留,确保稻谷优质高产。农户每亩可减少用药成本5元,节约了生产成本。全区代统防统治面积25万亩,为农民节省成本125万元。

(二)“代收割”促进节本增效。联合社以低于市场价10元/亩的价格,为农户提供机收服务。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收割,提高水稻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全区代收割面积4.2万亩,为农民节省成本42万元。

(三)“代烘干”破解收获瓶颈。为破解“双抢”期间劳动力紧张,晒谷成本高,效率低,且受天气影响大,稻谷容易发生霉变等难题,打消农民生产顾虑,联合社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为农户提供稻谷烘干服务。不仅不受天气影响,效果好、效率高,而且降低了人力成本投入,农户烘干稻谷每亩可节省10元,有效促进了双季稻生产。全区代烘干量12.9万吨,为农民节省成本129万元。

三、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产后服务

(一)“代储存”实现节粮减损。通过向农民提供代保管等服务,使农民收获的粮食得到及时处理、妥善保管,大幅减少农户储粮损失率。同时及时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疏通交易渠道,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增强议价能力,帮助农民卖好价。综合统计,可实现为农户减少粮食储存用工费用25元/亩。全区代储存量10.8万吨,为农民节省成本540万元。

(二)“代加工”提升产品质量。以低于市场价20元/亩的价格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大幅提高粮食保质能力。同时按市场需求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有效保障粮食质量,为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创造条件,通过市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全区代加工量2000吨,为农民增加收入8万元。

(三)“代销售”确保收益稳定。联合社通过益蛙、炊誉、益粒米等品牌建设,整合产后服务资源,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提升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农户每亩可增收100元。全区代销售量7.5万吨,为农民增加收入150万元。

四、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提高稻米品质

联合社对资阳区域内水稻含镉黄色区域内实行撒施生石灰、稻草离田的防治措施,保障土壤pH酸碱度的提升,稻草不重复污染,切实提高粮食品质,使农民增产增收。如在资阳区长春镇双利村撒施石灰1225亩,沙头镇富兴村撒施生石灰1991亩,张家塞乡乌龙堤村撒施生石灰1395亩,茈湖口镇新飞村撒施生石灰2174亩,迎风桥镇邹家桥村撒施生石灰1236亩,共计8021亩;在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实施稻草离田463亩,沙头镇富兴村实施稻草离田450亩,张家塞乡乌龙堤村实施稻草离田466.7亩。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极大地推动了全区粮食生产,为确保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