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帮助流动摊贩绑定健康码
“疫情当前,面对流动摊贩,我们也不忍心罚他们,可是不罚,他们却屡教不改。”资阳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表示。如果让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来当城管管理流动摊贩,会有怎样的效果呢?近日,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城管志愿者跟着城管队员值守在五福路小学门口,这名志愿者平时的身份正是擅长“游击战”的流动摊贩——李大姐。
“哎,你么子时候当上城管了,还来管我们了。”有熟悉的摊贩看到李大姐,拿她开起了玩笑。“你哪个啊,凭么子来管我,走开走开。”一名脆皮烤肠摊主不耐烦地对李大姐说道,得知李大姐也是流动摊贩后,摊主才稍微缓和了下来。前几天我还是和他们一样提防着城管,现在我却成了‘城管’去劝导他们。李大姐显然对自己的“新身份”有些不适应。一个小时后,体验了一把城管工作的李大姐口干舌燥虚汗直冒,也真正领会了城管工作的重要性,她表示以后会服从管理规范经营,有条件的话会在周边找合适的门面安置下来,再也不占道经营了。
原来,这是资阳区城管局为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流动摊贩“量身定制”的处罚形式,用志愿服务来减免行政处罚,让小摊小贩“身临其境”,感受城市管理的痛点和难点,增强维护市容市貌的文明意识,自觉规范经营,服从管理。
“流动摊贩们的圈子不大,当占道经营的摊贩转换成志愿者身份后,双方就多了一层身份上的认同,劝导过程对立情绪明显减少,大家的配合度提高,执法也顺利很多”。资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服务既可以增强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又能让流动摊贩知难而退,还能够让他们“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自觉服从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不仅仅只有城管的参与,更多的是相对人的理解和配合,行政处罚也不一定要完全依托处罚,通过“志愿者”的方式或许更能有效地减轻矛盾,减少执法冲突,助力综合执法和文明城市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