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镇“一门式”基层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正式运行。15平方米的电子显示屏上村务、党务、社会服务、公共文化、政务、商务等信息清晰可见,为“一门式”服务实现业务互通、数据共享提供了支撑。5月份以来,长春镇稳步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实现群众家门口办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大数据平台
清理标牌,群众办事更舒心
以前各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牌子,东一块西一块显得杂乱无章。此次推进“一门式”服务,统一规范了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的标识标牌,共撤掉了264块标牌。“以前村部各式各样的牌子挂满墙面,群众过来看得眼花缭乱,这次把这些没有实际意义、‘形式主义’的牌子都清掉,统一规范,看上去都舒服多了。”一村干部说道。
清理后的标识标牌整齐规范
整合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优升级
秉承“一室多用”的原则,各村(社区)选择性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整合进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功能应统尽统、服务设施宜统则统;全面建立商务中心,统一购置了商品货架,特色农产品可上架销售;小超市、邮政网点逐步引进,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升级。
同时,长春镇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政银企携手合作发展村级金融代办服务。各村(社区)商务代办员与农商银行、长沙银行签约,成为了基层金融业务代办员,助农金融服务终端机被送到村部,自此,群众不出村就可办理存款、小额取款、办业务、交社保、交电费等业务,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办理金融业务
紫薇村商务中心
事项下沉,一窗办理更便捷
走进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一门式”服务办事指南、宣传资料摆放整齐,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村级代办和直接办理事项内容,让群众对“一窗办理”“一件事一次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4个村(社区)全面建立了“一门式”服务窗口,配置齐1台以上办公电脑、打(复)印机,高拍仪,身份证信息读取器,满足群众办事所需。镇级成立了数据中心,高效整合村(社区)资源,打造智能服务平台。19项政务服务事项以服务前移的方式下放至村(社区),并明确了21项直接办理事项。此外,“一门式”服务窗口还接入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一窗受理系统、老年人优待证办理系统,区、镇两级多次组织了业务培训,确保便民服务员熟业务、懂操作,基层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龙凤港村村民在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