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防汛工作启动以来,沙头镇党委迅速召集全镇党员,成立了四个防汛临时党支部,第一时间将党旗插在了防汛一线,集结于一线大堤上的各种力量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坚守、再坚守。
把课堂搬到“大堤”
“还有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是河床和堤内形成了通道,流水带沙外翻,这时候就要……”在金桥村一处堤脚,一名技术员正引导大队里的其他队员用手感受出水口是否带沙,耐心地讲解如何判断险情。这名老师叫作李迪其,是沙头镇防汛第二临时支部的支部委员。
这样的特殊“教学”教学活动,每天都在各个临时支部里发生着。基于防汛队伍中有不少第一次参与的青年干部,沙头镇党委把临时党支部作为加强培训人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结合一线实际情况,以常见的险情为科普内容,开展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
把初心刻在“一线”
7月13日晚11时,华兴村便民服务员何奇正在查险,他一手拿着铁锹,一手拿着手电筒,腰间别着预警用的竹梆子,两只裤脚裹满了泥土。
31岁的党员何奇是第四临时党支部最年轻的党员,从7月8日上堤,何奇主动申请值晚班,这已经是他连续值的第6个晚班。
“累并快乐着!我经历过三次防汛,今年心里最踏实,党员就要冲锋在前,更何况我是年轻人扛得住,晚上当然由我们年轻人值守。”在防汛抗洪面前,何奇表明了“党员”这个身份最直白的释义。
一双套鞋,一把铁锹,一枚党徽,这是防汛党员们的标配。此时的他们已抛开一切,只想着身后是千千万万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多走一段巡堤路、多除一点荒野杂草,才能更快除险,更好护堤。
一名干部一面党旗,一个支部一座堡垒。4个临时党支部将320余名党员 “拧成一股绳”,确保指令畅通、责任压实,是“防汛临时党支部”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