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小小鸭蛋变脱贫“金蛋”
发布时间:2020-06-03 09:07 信息来源:资水之阳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6月1日,资阳区迎风桥镇左家仑村的益阳松之花食品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将加工好的鸭蛋装进包装盒,准备给客户发货。近年来,该村根据自身特色,主打鸭蛋加工销售产业,帮助村里贫困户脱贫。

工人们打包装箱

走进厂房,只见清洗车间、盐蛋腌制区、包装区等区域分工明确,几条流水线都在有条不紊地生产中,来自左家仑村及邻村的10多名工人忙的热火朝天,挑选、清洗、腌制、打包、装盒,一枚枚鸭蛋换上了新衣,变成晶莹透亮的皮蛋、起沙流油的咸鸭蛋,准备销往全国各地。

工人们腌制咸鸭蛋

益阳松花皮蛋是当地的传统特产之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迎风桥镇因气候水土原因,当地水鸭产的蛋品质极好。益阳松之花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通过收购周边农户的新鲜鸭蛋进行深加工,生产销售皮蛋、咸鸭蛋及蛋黄肉粽。公司有400多名登记在册的工人,旺季生产时用工要600多人。“今年受疫情影响收购的鸭蛋较往年少些,但也已超过2000万枚。”总经理郭维介绍,今年3月公司复工的时候,农户们都很欢喜,鸭蛋终于有人收了。“今年的收购价是4.5元每斤,工人每天的平均工资是100元,我们首先保证工人的工资,保障他们的生计来源。”郭维还把包装车间、打码车间开到易地搬迁扶贫的集中居住点附近,方便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很感谢郭总叫我来干活,正愁着没活干。” 鲜鱼塘村村民李益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却因糖尿病需长期服药,家里两个小孩还在上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失业后,是郭维的电话给了他工作。

“以前我都在家种田,病了以后就没做事了。多亏镇里帮我联系这份工作,不用靠别人接济了。”迎风桥镇鲜鱼塘村村民张乐康是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居住地离工作地点就几百米远,“我每天清洗鸭蛋,一天100块,一个月能有3000元收入。现在多好,不仅住进了新家,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工作,不耽误照顾家庭。”张乐康很满意这份工作。

“我们将鸭蛋加工销售作为扶贫产业来打造,接下来,将以此为基础协助公司建设扶贫车间,吸引更多劳动力就近就业。”迎风桥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郭兴洲表示。

如今,小小鸭蛋已变成了一枚枚脱贫的“金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