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增强产业扶贫实效
发布时间:2020-05-11 09:52 信息来源:沙头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作者:陈国才 浏览量: 【字体:

初夏时节,莺飞草长。在沙头镇文兴村稻虾套养基地内,有一个身影在忙碌着。“我每天负责看管这些虾塘,龙虾收获季节,我帮助捕捞龙虾,最高时候每斤龙虾卖到三十七八元,最低也在十五元以上,每月我都有三千多元的收入。”何梦舜是文兴村的贫困户,他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龙虾基地,自己也在这里务工,基地还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对其进行委托帮扶。现在何梦舜不仅可以拿到工资和分红,还能领取土地承包金,生活蒸蒸日上的他干起活来也特别有劲。

文兴村稻虾套养基地

“现在我们基地养殖前景还蛮好,正打算扩大规模,目前共委托帮扶了400名贫困人口入股分红,还能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流转更多贫困户的土地。”基地负责人何金辉说到。

像文兴村这样的龙虾产业扶贫基地在沙头镇并非个例,今年以来,沙头镇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全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2020年,全镇新增新型经营主体28家,8个村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达到167家。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委托帮扶1000余贫困人口,分红资金达20万元,提供120名贫困人口的就业岗位,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50户。

甘溪港蔬菜种植合作社的丝瓜基地

友谊村村级合作社的草皮基地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助力产业扶贫,是沙头镇脱贫攻坚的总抓手。”沙头镇党委书记王晓强说,通过推行“村委引导+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推广“保底+回购”、“入股分红+务工收入+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达到既扶“智”又扶“志”的目标,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