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资阳:扶贫办当“红娘” 牵出新的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0-03-30 09:25 信息来源:扶贫办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近年来,资阳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防止返贫的重要抓手,农村种养产业迅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一乡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其中带贫减贫较为明显的有新桥河镇的茶果、蔬菜产业;迎风桥镇的苗木、草皮产业;长春镇的旅游、果苗产业;沙头镇的丝瓜、鸭蛋加工产业;张家塞乡的甜酒、药材、坛子菜加工产业;茈湖口镇的稻虾、稻鱼产业。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特种养殖受到冲击,区扶贫办费尽心思,围绕“建什么”“建在哪”“怎么建”探索新的产业链,将贫困户损失降到最低。近日,区扶贫办当起了“红娘”,在新桥河镇开始试点,组织村干部召开了“产业扶贫座谈会”,为优质企业和镇村牵线搭桥,助贫困户增收。

精准选择产业,破解“建什么”的问题。资阳区明确扶贫产业应符合如下基本条件:所选产业生产的应是市场需求量较大、预期经济效益较好的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产业发展涵盖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等各个层面,已经或正在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多次调研,以食用菌培育、加工、销售为主的益阳将士象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坛子菜加工的洞庭幺妹菜脱颖而出。两家企业产业效益回收快、风险低,尤其是法人代表,讲政治、有奉献精神,愿意帮助和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

因地制宜,破解“建在哪”的问题。座谈会上,益阳将士象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培育食用菌(以平菇为主)的条件和效益,以及林下菌棚的仿野生模式。洞庭幺妹菜的负责人则是鼓励农户集中种植萝卜、豆角、洋姜、红薯等农作物,通过高于市场价收购,再进行深加工。各村干部积极性很高,希望能充分利用废弃学校等地进行生产,尤其是林下育菌颇受青睐,纷纷约定技术人员上门考察。

精细打造模式,破解“怎么建”的问题。一种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性质的企业或合作社,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法人,村“两委”干部兼任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将合作社管理职能纳入支部日常工作中。一个支部管理一个项目,一名党员带动一片群众。另一种是:选取成熟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部分扶持资金,帮助企业在各村单独设立生产车间,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明确成员岗位职责,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分工。贫困户则以资金、土地、技术、生产资料进行股份合作、自主发展再收购和劳动务工等形式参与到合作社或生产车间中。区农业农村局、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将对专项扶持资金使用和产业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管,对合作社收益结算进行把关,确保及时防范化解风险,贫困户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座谈会结束后,新桥河镇与两家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计划种植红薯、萝卜、洋姜等600亩,发展食用菌培育大棚4个,预计带动200名贫困人口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