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资阳区:共克时艰 扶贫人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2-19 09:11 信息来源:资水之阳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资阳区始终坚持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动摇,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

驻村帮扶工作队从脱贫一线到抗疫一线

教贫困户佩戴口罩

驻村帮扶工作队冲在了抗疫第一线。科学摸排: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组织防控一线的扶贫干部发挥就近管护优势,通过上门走访、电话、短信、微信等方法科学摸排贫困人口疫情防控情况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储备保障情况。宣传发动:为贫困群众送去《疫情防控倡议书》,出动宣传车循环宣传,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倡导他们不信谣、不传谣、不外出、不聚餐,相信政府、抵御疫情。温暖关怀:动员帮扶责任人、党员、志愿者帮助贫困群众家庭整理房间、清扫垃圾、全面消毒,切断病毒传播渠道。受到“疫情防控 人人有责”的影响和扶贫干部的鼓舞,不少贫困户主动请缨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与扶贫干部一起奋战在战“疫”一线,成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监督员”,人居环境整治的“保洁员”。在这特殊时期,疫情防控不仅防了病毒,还拉近了扶贫干部与贫困户的心,让贫困户“定心”“安心”“暖心”,为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战助力加油。


复工复产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

“下田前先给大家测量一下体温,做一个登记,请大家配合检查。”资阳区新桥河镇八一村益田蔬菜基地旁,八一村村医正在逐一对务农的村民进行体温检查,到田头劳作的村民们每天都要“打卡”,并都戴上了口罩。该基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投入春耕生产,吸纳贫困户务工,在2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里,采摘、整理收获红菜苔,帮助贫困户创收。

采摘前,村医对农户进行体温测量

农户采摘、捆扎红菜苔

“幸好能到村里的蔬菜基地打工,日子越过越好了” 贫困户蔡月香一边摘菜一边说。蔡月香一家有4口人,蔡月香现年48岁,在家务农,户主胡正义现年52岁,因脑溢血无法从事正常的劳作,女儿胡嘉玲在长沙务工,儿子胡旭读高中,一家人的生活靠女儿务工维持,加上当下的疫情,女儿收入锐减,生活困难,蔡月香经人介绍到基地务工,基地用工期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集中安置点消毒保障贫困户居住安全

在安置点前宣读入党誓词

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疫情防控宣传车等形式,资阳区在16个集中安置点进行了疫情防控的宣传。并开展了多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毯式摸排筛查,确保安置点内所有涉“汉”人员登记到位,不留死角,安排村医对其进行医学观察;向安置点居住的贫困户发放口罩,每天安排人员进行定时消毒;对进出贫困户进行登记和体温测量,确保“外防输入”。特别是在安置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机制作用,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和联控联防要求,主要负责学习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区委疫情防控工作相关精神,统筹协调做好宣传、监测、排查、预警、防控和社会稳定等工作,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确保安置点疫情防控工作无缝管理、不漏一人。


送电视到家让贫困学生不停学

志愿者送电视机

2月13日,爱心志愿者来到资阳区长春镇和平村建档立卡特困户袁国辉家里,将一台32寸彩电、1900元现金和防疫用的酒精、艾条等送给他们。2012年7月,袁国辉的儿子和媳妇在东莞打工时因意外不幸双双溺亡,留下两个当年还只有4岁和2岁的女儿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是双残二级,奶奶也因眼疾动了手术,家庭失去顶梁柱,顿时经济陷入困顿,志愿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开始了对这个家庭的结对帮扶,当得知他们家的电视机坏了以后,来自梓湖湾的爱心人士孙登科当即在业主群发起号召帮忙筹钱资助他们,通程电器店长刘娜当即拿出500元给她们装宽带,让姐妹俩能够及时上网课,做到停课不停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